午夜福利在线亚洲视频,日本成片免费观看视频在线,亚洲午夜看片福利717,国产日韩欧美视频制服

<strike id="8cqhb"><table id="8cqhb"></table></strike>
    1. 新聞動態(tài) / 科普知識
      恐龍滅絕有新說:遭遇天上地下雙重打擊
      2019-09-25


      據(jù)國外媒體報道,科學家普遍認為,曾有一顆體積巨大的天體墜落在地球上,導致恐龍和其他許多動物滅絕。不過,最新研究表明,恐龍滅絕是遭受天上地下雙重打擊所致。

      恐龍時代結束于6500萬年前的K-T時期或白堊紀-第三紀滅絕事件,此次滅絕事件共造成地球上近一半的生物死亡,恐龍徹底滅絕,鳥類在這次劫難中幸免于難。最常見的解釋是恐龍滅絕是因小行星或彗星撞擊地球所致,撞擊還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上留下一個稱為奇克蘇盧布”(Chicxulub)的巨大隕石坑。

      另一種有關恐龍滅絕的主要理論是,距今6300萬年至6700萬年的一系列大規(guī)模火山噴發(fā)讓這個物種從地球上消失。印度的德干巖群”(Deccan trap)就是此次火山噴發(fā)留下的遺跡,最初其覆蓋范圍可能達到58萬平方英里(150萬平方公里),相當于得克薩斯州面積的兩倍。

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

       科學家普遍認為,曾有一顆體積巨大的天體墜落在地球上導致了恐龍滅絕

      圍繞恐龍滅絕爭論的主要焦點是,每次災難發(fā)生的時間,以及物種滅絕是否是后來發(fā)生的。以前的研究工作將德干火山噴發(fā)的時間確定為滅絕事件發(fā)生后30萬至50萬年間。最新研究表明生物的大規(guī)模滅絕發(fā)生于德干火山噴發(fā)最大規(guī)模的一個階段,或這個階段之后,德干地帶80%的火山巖就是這個階段噴涌而出的。普林斯頓大學古生物學家吉爾塔·凱勒說:這是我們首次能將德干巖群主要階段同物種大規(guī)模滅絕直接聯(lián)系起來。

      凱勒及同事重點對印度拉賈蒙德里采石場發(fā)掘的海洋生物化石進行了研究。拉賈蒙德里位于孟加拉灣附近,距孟買附近的德干巖群中心東南約600英里(1000公里)。他們尤其仔細察看了名為有孔蟲類的微型生物體的殘骸。凱勒解釋說:在大規(guī)模滅絕事件前,大多數(shù)有孔蟲類都相當大,色彩艷麗,有多個腔。這些有孔蟲類體形約有200350微米大,即長約五分之一毫米或三分之一毫米。

      這些色彩華麗的有孔蟲類只能在特定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下生存。凱勒解釋說:一旦環(huán)境改變,如白堊紀-第三紀滅絕事件導致的環(huán)境變化,這將加速它們的滅絕。之后生成的有孔蟲類體形極小,相當于原來的二十分之一,絕對沒有任何華麗的裝飾,而且只有幾個腔。如此一來,這些微型有孔蟲類可作為白堊紀-第三紀滅絕事件開始時間的獨特標志。研究人員發(fā)現(xiàn),形體簡單的有孔蟲類恰恰是在德干火山噴發(fā)主要階段之后忽然出現(xiàn)的,這意味著物種大規(guī)模滅絕事件剛剛結束,德干地區(qū)火山即開始噴發(fā)。

      無論是隕石撞擊地球,還是火山噴發(fā),都會向空中噴射出鋪天蓋地的塵埃物質和其他氣體,急劇改變全球氣候,造成部分生物相繼死去直至滅絕。凱勒研究的合作者、巴黎地球物理學研究所火山學家文森特·科爾蒂洛特指出,他們的最新研究表明德干地區(qū)火山向空中噴射的導致氣候變化的物質,是奇克蘇盧布撞擊所產生的相同物質的十倍。

      凱勒強調,這些研究發(fā)現(xiàn)并不否認撞擊發(fā)生于K-T 分界線這一理論,她指出,白堊紀-第三紀滅絕事件可能與一次或多次撞擊有關。據(jù)凱勒解釋:恐龍可能遭遇了非常不幸的連番打擊,先是遭受德干火山噴發(fā)的沖擊,接著又遭受來自太空的撞擊。我們的研究表明,德干火山噴發(fā)可能對恐龍滅絕產生了重要影響。

     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古生物學家科克·約翰遜表示,最新研究發(fā)現(xiàn)意義重大,但他同時指出,有大量證據(jù)顯示白堊紀-第三紀滅絕事件是由一次體積巨大的天體撞擊造成的。他表示,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法方面的進展如今將德干火山噴發(fā)的年代確定為距今3萬至6.5萬年之間。他說:這可能有助于我們平息有關這個問題的部分爭論。凱勒及其合作者、瑞士納莎代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塞利·阿達特1031日在丹佛召開的美國地質協(xié)會年會上詳細描述了她們的發(fā)現(xiàn)。



      恐龍滅絕有新說:遭遇天上地下雙重打擊

      川公網(wǎng)安備 51030002000198號